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dòng
  • 部首:冫(两点水)
  • 总笔画:7
  • 康熙字典笔画:10
  • 86五笔:UAIY
  • 98五笔:UAIY
  • 笔顺:捺横横折竖撇捺
  • 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火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冻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凍 dòng 
〈动〉
(1) (形声。从仌( bīng),东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freeze]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4) 受冻;感到寒冷 [get frozen]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词性变化

凍 dòng 
〈名〉
(1) 厚冰 [ice]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2)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3) 汁液或其他含水物质受冷而凝成的固体或半固体 [jelly]。如:肉皮冻;鱼冻
(4) 姓

凍 dòng 
〈形〉
(1) 寒冷,受冷或感到冷 [be very col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冻刺刺(冻钦钦。冷得发颤的样子);冻冽(冰冷;极冷);冻剥剥(寒冷透凉地);小心冻着
(3) 水晶般的,形容像冰一般晶莹润泽的 [crystal]
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文彭印章杂说
(4) 又如:冻珠;亦为冻石的简称;冻石(一种可制成印章或工艺品的石头);冻云(冬天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5) 寒凉 [cool]。如:冻酒(寒凉的酒);冻泉(寒凉的泉水);冻醴(冷酒)

汉语字典

[①][dòng]
[《廣韻》多貢切,去送,端。]
2”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
(1)冰。
(2)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3)受冻。
(4)指暴露在外;使受冻。
(5)寒凉;清凉。参见“凍飲”、“凍樾”。
(6)汤汁凝结成的固体或半流体。
(7)形容石头晶莹润泽。亦为冻石的简称,如鸡血冻(浙江昌化石)。参见“凍石”。
(8)通“”。详“2雨”。
(9)姓。明代有冻泰。
[②][dōng]
[《廣韻》德紅切,平東,端。]
2”的繁体字。
见“2雨”、“2凍”。

说文解字
拼音:dòng ;
解释:【卷十一】【仌部】凍仌也。从仌東聲。多貢切
字源演变
  • 楷書
  • 冻
  • 「凍」
  • 楷書
  • 冻
  • 「冻」
  • 說文
  • 冻
  • 「凍」 說文‧仌部
字形对比
  • 冻
  • 内地
  • 冻
  • 台湾
  • 冻
  • 香港
异体字
  • 冻
带该字的诗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清朝·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唐朝·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宋朝·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宋朝·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宋朝·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唐朝·李世民《望雪》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宋朝·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宋朝·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含该字的男孩名字
解冻 黎冻 黄冻 梁冻 任冻 孙冻
含该字的女孩名字
王冻冻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